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04-29
浏览 次
4月29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疫情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视频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疫情期间社会救助工作视频调度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慎终如始、从严从紧抓好全市民政系统疫情防控、疫情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副市长吴卫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曹鸣镝、办公室副主任虞涛参加会议,市民政局局长吴彬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我市疫情防控仍处于紧要关头,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上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环节,在严格落实民政服务机构“五个一律”、防疫指南的基础上,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民政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严、抓到位,做到分类施策、精准防控。要堵住防疫漏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机构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强化落实封闭管理十二条措施,确保养老机构封得住、封得牢、封得稳。要完善工作机制,指导督促辖区内民政服务机构依据疫情防控指南,及时调整完善防控应急预案,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要加强关心关爱,研究出台更多针对民营养老机构特别是小型民营养老机构的纾困政策,主动会同财政部门尽快用足用好纾困政策,援企稳岗、减租免租、减税降费,真正做到“雪中送炭”;要格外照顾机构内的“一老一小”,妥善安排老年人、儿童的生活,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争取服务对象及家属对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严格落实机构工作人员轮换措施,制订细化工作方案,科学设置集中监测点,适时组织人员轮换更替。
会议强调,对困难群众实施社会救助是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基本职责,要全力以赴惠民生、保民安、解民忧,以实际行动切实兜住兜牢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要掌握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突出排查封控区、管控区内的“老弱病残幼”等特殊困难群体,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家庭等为重点,全面掌握疫情风险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状况,摸清救助需求底数,充分发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作用,确保不落一人一户。要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员,按规定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坚决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收入下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给予相应救助;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按规定落实“单人户”保障政策;对获得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综合运用临时救助、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多种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要切实兜牢基本生活底线。对受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放宽户籍地限制,由急难发生地民政部门直接实施通过临时救助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可先行救助、后置审批;对确诊病例中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等困难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并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对因家庭成员被隔离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对其他生活困难的确诊患者及其家庭,按规定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加大公安、民政、城管等有关部门街面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救助流浪乞讨救助人员,及时提供临时住宿、饮食、衣物等帮扶。要提升社会救助质效,依托省、市、县三级联动核对平台,对排查、预警发现的困难群众,简化优化审核确认流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线上申请救助,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救助范围;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组织“五社联动”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困难帮扶工作,广泛筹集爱心善款和防疫物资,开展“六个一”暖心工程,为困难群众发放粮米油蔬等基本生活物资及防疫防护用品“爱心包”。
会议要求,进入夏季后,火灾、自然灾害等风险加大,各地要充分考虑到疫情期间机构封闭管理、民政服务对象特点,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及时组织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尤其要加大消防设施检查力度,组织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
会上,邳州市、新沂市、贾汪区、鼓楼区、泉山区和经开区分别汇报相关工作情况。
各县(市)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港务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